为了让电瓶车骑得更快、续航里程更远,一些骑行者会对电瓶车进行违反规定改装。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电瓶车的改装乱象进行分类治理,查扣一批不合格的改装车辆,并查处通过软件、硬件进行违反规定改装的门店。
市场监管部门将在7、8月份开展专项检查行动,重点检查销售门店是不是真的存在“解限速”、更换大容量蓄电池等问题。对于市民反映强烈的“改装远光灯”问题开展专项整治。严查销售门店装远光灯,组织平台企业对线上销售的违规电瓶车远光灯销售链接予以清理,遏制远光灯改装势头。
在查处违规改装电瓶车的实际在做的工作中,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对电瓶车改装程度不同、使用群体不同,将改装电瓶车分为三种类型。
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处副处长任宝健介绍,在三种改装电瓶车中,第一种是个别违规生产企业源头改装的车辆。“这类电瓶车实际上不是改出来的,而是出厂即超标,尺寸、重量、功率、速度都超过了标准要求。”任宝健说,这类超标车通过非正规渠道进入北京市,不在门店销售,而是流动销售。2025年以来,通过组织第三方力量暗查暗访,发现22处流动销售点位,均已通报属地清理处置。同时,会同公安部门捣毁2处仓储“黑窝点”,查扣违规车辆265辆,查扣伪造车辆号牌及行驶证29副。
同时,严格目录管理。对部分摩托化、大型化电瓶车在目录申报审核阶段予以精准拦截。将抽检不合格等问题车型及时退出目录,并带领企业主动退出老旧车型。自实施电瓶车产品目录以来,累计退出车型7005款,淘汰率97.5%,现行目录内在售电瓶车共177款车型,包括铅酸车型102款、锂电车型75款,均为主流品牌。
市场监管部门还推动即时配送企业统一配车,指导企业申报北京市《电瓶车产品目录》,设置车辆检查安全员,严禁“解限速”、改装蓄电池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,强化内部安全管理。
改装电瓶车的第二种类型是“硬改”,即改换车辆硬件,通常是更换大容量电池、大功率电机、篡改控制器等。
任宝健说,这种改装最为典型的是少数发烧友花费几万元“爆改”“魔改”,极端情况下,电瓶车除了车架外都改了,改完之后,车速高、危险大。
为此,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定了《现场执法检查指导书》,明确“查什么”“怎么查”,提升执法能力,并制定《不同风险改装加装项目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的工作指导》,按照风险等级将改装行为分为四档,明确不同的处罚额度,依法严厉打击改装电池、“解限速”等高风险违法行为。
聚焦城乡接合部、电瓶车销售“一条街”等重点区域,持续强化执法检查,北京全市电瓶车安全风险隐患全链条整治以来,查处违反法律法规行为854起,查扣违规车辆1154辆。
改装电动自行车的第三种类型是“软改”,通常是车辆销售上牌后,部分违规销售门店借助解码器、手机上的APP软件等,通过蓝牙或无线网络连接电动自行车,改变车辆参数,达到解除限制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25公里/小时的目的。
任宝健表示,这种改装隐蔽性强,基层执法打击“固化证据难”。市场监管局针对性地采取了强化企业自律和宣传教育的工作措施。2025年以来,生产企业处置销售门店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67起。同时强化平台自律,实施网络销售平台常态化监测,多次约谈抖音、京东、拼多多等销售平台企业,督促其清除“解限速”教程等违规视频链接,目前已清除各违规链接8500余条。
任宝健表示,下一步,市场监管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大非法改装执法打击力度。将开展专项检查行动,与公安、消防等部门加强协调联动,7、8月开展专项检查行动,重点检查销售门店是否存在“解限速”、更换大容量蓄电池等问题,查办、曝光一批典型案件,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。
同时,加强重点区域执法。聚焦城乡接合部、电瓶车销售一条街等重点区域,综合采取跨部门联合执法、第三方暗查、风险监测等多种措施,深挖改装线索,对发现路边流动销售的“超标车”,及时移送属地政府清理处置。
在行业管理方面,以标准引领推动企业自律。加大北京市团体标准《电瓶车经营门店服务指南》的推广实施力度。对表示可以改装车辆、严重损害品牌信誉的销售门店,由生产企业强化内部处置。
加强产品目录动态管理。依托产品目录审核机制,对存在非法拼改装、销售不合格车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品牌,督促限期整改,严格销售渠道管控。
此外,对于市民反映强烈的“改装远光灯”问题开展专项整治。严查销售门店装远光灯,组织平台企业对线上销售的违规电瓶车远光灯销售链接予以清理,遏制远光灯改装势头。